產生背景
潔治后牙面較粗糙或有劃痕,必須拋光牙面。因為在經過潔治 牙齒拋光后,研究認為由于超聲波潔牙機的空化作用可導致牙面腐蝕,出現大小為0.66mm的點隙狀表面。因此潔治后,牙齒表面并不光滑,并常常會有遺留的色素和肉眼難辨別的細小牙石,在唾液中鈣鹽成分的催化下,牙石反而會比以前更快沉積,必須用較軟的拋光器(橡皮輪或杯狀刷)蘸上拋光膏在牙面上慢速打磨,去除劃痕,使牙面光潔無刻痕,菌斑不易堆積。而不正規的齦上潔治通常只是做了前期的洗牙工作,而省去了拋光牙面的步驟。這樣菌斑極易再形成,潔治后不拋光是患者經常抱怨越是潔牙,牙石越是容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炎癥較重者,潔治和拋光可分次進行。
操作方法
拋光時,將橡皮輪(杯)安置在低速手機上,蘸拋光糊劑或牙膏等拋光劑放在牙面上,略加壓力,使橡皮杯的薄邊緣伸入齦下,半踩腳踏板,低速旋轉,疊瓦狀前進,拋光牙面。
研究進展
有學者通過Medline等數據庫和手動檢索1981/2011有關超聲潔治后拋光處理的相關文獻,根據納入和排除標準,選擇適用6篇臨床對照實驗進行質量評估。把菌斑指數作為統一的研究結果,對文獻進行均衡檢測,各文獻數據合并進行統計分析。Meta分析結果顯示超聲波潔治后拋光措施可有效去除色素,提高牙面的清潔度、光滑度,不利于菌斑、色素的再附著,繼而有利于控制牙齦炎癥,維持牙周治療效果。
應用材料
拋光劑的主要成份為碳酸氫鈉細顆粒。有的成品中含有低濃度的氟化物。也可用牙膏或牙粉代替?,F已有研究證實使用含脫敏成分的拋光膏后對即刻改善牙本質敏感有一定的療效。
注意事項
拋光的重點區域與菌斑控制的重點區域相一致,都在于牙齦緣與牙齒鄰面。牙齦緣與牙齒鄰面充分拋光后,才能保證牙面光滑,避免菌斑在這二個部位的再沉積,從而避免牙齦炎癥的發生與復發。
拋光時應始終保持拋光劑滑潤以減少因橡皮杯旋轉摩擦時產熱。過多的拋光還會將牙頸部較薄的牙骨質磨除。杯狀毛刷較硬,只限用于牙冠,以免損傷牙齒骨質和牙齦。[1]